数学与生活

时间:2024-02-08 11:26:32
数学与生活

数学与生活

数学与生活1

数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比如很多椅子的腿设计成三角形结构就是运用了数学中的“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这一点原理,还有自行车停放支架也是这个原理。

记得在上兴趣班的时候,我就运用了课堂中所学的数学知识,做了一次很成功的实践。那次,老师布置了一个让我们手工制作小玩具的任务,我苦恼的是动手能力不强,但想来想去,还是决定做一个我并不太了解但觉得非常有趣的纸皮小货车玩具。

我找来一大一小两个小纸箱做成车头和车身,但因为纸箱的颜色杂乱无章,不符合我的玩具设计,所以决定用心爱的彩纸给我的玩具小货车贴上一层漂亮的“外套”装饰。这时就需要计算玩具小货车贴纸部分的表面积了,要怎么算呢?首先把正方体车头部分的棱长量出来,用尺子测量后棱长为8厘米,正方体的表面积公式是:棱长×棱长×6,所以它的表面积是:8×8×5,为什么是乘以5呢?因为车头部分有一个面是粘在车身上的,并不用计算在内,你想到这点了吗?

接下来算车身的表面积了,车身的长、宽、高分别是15厘米、10厘米、6厘米。长方体的表面积公式是:(长×宽+长×高+宽×高)×2,所以车身的表面积就是:(15×10+15×6+10×6)×2,这样算出来的表面积再减去一面车头的面积就是需要贴纸部分的表面积了。

现在需要贴纸部分的表面积有了,接下来就按需把彩纸剪下贴上去就行了。我小心翼翼地把彩纸一面一面地贴上去。贴好之后左看右看,上看下看,越看越喜欢,越看越满意,原来我的手工制作能力也不算太差嘛!第二天课堂上当把我的“作品”展示的时候,老师还给我投来了赞许的目光呢,我心里乐开花了。

数学在我们的生活中真是无处不在,太实用了。

数学与生活2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的知识海洋是无穷尽的,学习数学的过程也韵味无穷。

记得有一天,我在家和我可爱的小狗妞妞玩耍,玩累了,我就抱起妞妞去看电视,走了几步觉得妞妞好重,我心想妞妞有多重呢?想到就做,我立刻把妞妞放在体重秤上,可这调皮的家伙总是动来动去,体重秤的指针也随之左右摇摆,哎!我得想个办法。突然我灵光一现,计上心来,我把妞妞抱起来一起称,指针停在55。我又放下妞妞称了称自己的体重是50公斤。这样,我和妞妞的总重量55公斤,减去我的重量50公斤,我知道了妞妞的体重是5公斤,也是10斤。

还有一次,我和妈妈逛商场,看到一个货架上有一顶帽子和爸爸戴的帽子一模一样,旁边还挂着写有“8折”的牌子。我问妈妈:“8折是什么意思?”妈妈告诉我,打8折就是原价乘以0.8。我又问妈妈“那就是优惠了,是吗?”妈妈点点头。我马上又说:“妈妈,我很喜欢这顶帽子,能给我也买一顶吗?”妈妈想了想说:“好吧,那要考考你,这顶帽子现在打8折,用会员卡再打9折,我们需要付多少钱?优惠了多少钱?”我立刻动起脑筋,心里默默地想:有两个折扣,会员卡的折扣是根据第一次折扣之后的价格,而不是原价计算的。应该是先98×0.8=78.4,以前妈妈说过商场买东西打完折都是四舍五入的,再用78×0.9=70.2,那这顶帽子现在是70元,原价98元减去现价70元,优惠了28元。我兴奋的把答案告诉妈妈,妈妈笑着说:“答对了,现在这顶帽子是你的了。”我高兴地拿起帽子戴在头上,心里美滋滋的。

我发现,数学其实无处不在。只要我们善于发现,善于观察,善于思考,数学的海洋任我们翱翔!

数学与生活3

今天下午我和小伙伴玩扑克“算24”这个数学速算游戏。游戏的规则是双方每人出两张扑克牌(“大鬼”、“小鬼”不算),然后可用加、减、乘、除等方法计算,能先算出结果为24的得胜,牌就归胜利者所有,倘若双方均算不出的可各自收回自己的牌。

我和小彦开始比赛,第一轮我出的牌分别是7和10,他出的是4和10。牌刚出齐,我一看就不假思索算出来,马上脱口而出:“10除以10等于1,7减1等于6,4乘6等于24。”我算完了,只见对方还在冥思苦想的,一见我这么快算出来真有点目瞪口呆的。第二轮开始了,我出的牌是5和10,他打出的牌是8和6。牌一出,我就知道给怎么算了,生怕备他抢先于是赶紧说:“10除以5等于2,6除以2等于3,3乘以8等于24。”说完就把牌都收走了,他还没反应过来呢!更别说是算出来!等到第三轮开始时,对方见我这么厉害,估计都甘拜下风了,出牌时收还在抖呢!这次出的牌是9、8、2、9。“这还真有点难!”我说,“但还是难不倒我,嘻嘻。”我脑筋一转立马就说出了答案:“9除以9等于1,1加2等于3,3乘以8等于24。”我又赢了。直到最后一轮,牌一出,我依然抢在对手前头说出了算法,他全军覆没了。

今天我玩得好高兴啊!因为我取得了又一次的胜利了,这都得益于平时的勤学苦练啊!

数学与生活4

星期六,我们家来了两位客人——姐姐和姑姑。爸爸和妈妈忙着招待她们,没时间买些零食让我和姐姐吃。于是,我自告奋勇地说:“爸爸妈妈,你们就让我去试试看,让我去买吧,好吗?”爸爸妈妈笑着点了点头,给了我50元钱。超市里的东西可真多啊,琳琅满目,让我眼花缭乱。我先推着小推车快速地跑到我和姐姐的最爱——薯片区,拿了两包番茄味的“乐事”薯片,一包2。5元,两包就是5元。

接着,我又到了面包区,一阵香味扑鼻而来,好香啊!我都不知道从哪个面包开始挑了。我拿起一个面包,闻了一闻,好像是咸的,又放了回去;我又拿起一个面包,闻了一闻,这回是甜的,一看价格,10元,太贵了,所以放了回去。最后我在面包区里拿了一个7元5角的面包。 然后,我推着推车来到了酸奶区,看到了两种价格都是14元5角的酸奶,但一种是250毫升的,一种是230毫升的。我刚想去拿230毫升的,突然想到,如果价格相同,就要选多的。于是,我拿了250毫升的酸奶。一看生产日期,是20xx年8月1日的,是昨天的,我把它放到了小推车里。 我算了算,5+7。5+14。5=27元,没超过50元,就去收银台付了钱,拿着东西回家了。数学在生活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啊!

数学与生活5

一年一度的美食节又到了,我拉着爸爸妈妈的手,随着欢乐的人群,来到了美食广场。节日的广场是人的海洋,美食的天地。

可以坐着吃的地方已经没有了,只能一边买一边吃,一边吃一边买。一串鱼丸两块钱,妈妈给了我十块钱,我买了三串,找回了4元。接着我要吃鸡腿,妈妈又拿了100块钱,站在旁边看着我,我胸有成竹地跟湖北的女人买了三只,我想,三乘以五,等于十五,那么,用100减去15,就等于85了,我跟妈妈说,是不是要找回85块钱呢?妈妈笑咪咪地看着我,“为什么呢?”我解释了一下,接着,她果然找回了85块钱给我。我心里乐滋滋地,原来学数学的作用这么大,处处用得着数学呢。吃完了美食,我们又去购物,妈妈一眼相中了一种暖色的被单,各买了大、小一床。大的38元,小的28元,妈妈给了100块。妈妈说:“这下,要找回多少呢?” ……此处隐藏2459个字……中的有心人。

数学与生活11

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教授曾经说:"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是对数学与生活的精彩的描述。

数学的范围很广泛,无处不在。小到一个闹钟、一个商店、一个饭店,大到国家发展、宇宙探索都离不开数学。数学是一个周密的计算,若有丝毫失误,都会有"失之毫厘,谬以千里"之险。

有次,我到姑妈家去玩。上电梯时,电梯上面会有很多数字,要到几楼,就在电梯上按一下楼层的数字,然 后,很快就到了。其中,电梯上写着核载13人、载重1000千克。意思是这部电梯最多只能载13人,而且,总体重还不能超过1000千克。超过了这个数,电梯就会报警,无法运行,严重时甚至会出现故障或严重事故。

我们每天都要去的超市里,也离不开数学。要买哪些东西,需要多少钱,要拿多大的袋子或是带手推车,都需要精细的计算,这样才方便操作和愉快地购物。

上周,妈妈带我去市场买菜。在一个卖苹果的摊子前,妈妈和卖苹果的中年阿姨讨价还价起来,本来是4元一斤的价格,最后,口头协议买了五斤苹果只付了16元钱。讨价还价的也数字。

生活真的与数学息息相关啊!人要生活、工作,国家要发展,要强盛,都需要我们学好数学。

数学与生活12

在我们生活中,经常会涉及到很多数学问题,只要我们勤于思考,善于发现总结,就可以解决身边的许多问题。

一天,妈妈给我了9个硬币,说:“这儿有9枚硬币,其中有一枚是假的,能不能够将假硬币找出来?”我说:“这还不简单!”,我接受了任务。

我左瞧瞧,右看看,好像没什么不同嘛。我又用东西敲一敲,声音好像也一样!怎么办呢?我想了想,哦!用天平,真硬币和假硬币的重量肯定不一样!妈妈笑了笑,给我了一个没有砝码的天平,说:“嗯,假硬币的质量轻一些,但我只有没有砝码的天平,你想办法把假硬币找出来吧。”

我先把硬币分成了3份,然后天平的两边各放一份。天平没有反映,我想假硬币肯定不在这2份里面。但我不放心,从天平上拿下了左边的`一份,把剩下的第三份放了上去,一开始时没什么反映,但左边的这端慢慢的翘起来了,哦,假硬币果然在左边的这3枚硬币里。我又拿出了左边硬币中的2枚称,好像一样重呀!“我知道了,假硬币肯定是那一枚!”我叫了起来。“对,你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出生活中的数学题,真不错!”妈妈说。

其实,我只是用简单的数学知识解决了这个问题。而且,只需称两次,就从9枚硬币里找出了其中一枚假硬币。

所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我们不但要学习课本上的知识,还要留心观察生活中的数学。如果你将所学的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你就会发现数学——原来是那么有趣。

数学与生活13

我们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因为,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也离不开生活。尤其是小学数学,在生活中都能得到数学的原型,我们学生粥时的身边蕴藏着许多熟悉的数学知识,比如说,上街买东西时要用到加减法,装潢新房屋时,总是要画图纸……类似这样的问题数不胜数,这些知识就是从生活中产生的,那些可都是数学的“活“教材呀!

以前,同学们学数学知识都是生搬硬套,直接把那些知识从书本上搬到脑子里,很少会灵活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可是现在跟以前可大不相同,同学们都学会了把数学运用到生活中。例如,我有一次到同学家去玩,可同学独自一人在家,大清早的,我们都饿了,于是,同学跑进厨房,自己开始做早饭了。一开始,那个同学先把米淘好放进锅里,然后开始煮粥。再利用煮粥的时间来烙三张饼,他先把第一张和第二张饼放进锅内;一分钟后,他取出第二张饼,放入第三张饼,把第一张饼翻过来;再烙一分钟,这样第一张饼就好了,他取出来,把第二张饼的反面放进锅里,同时把第三张饼翻过来,这样,只需要三分钟,三张饼就烙好了,煮粥的剩余时间他就可以做些别的菜了。如果,他在煮不去做别的事,那他不就会浪费很多时间吗?那他不亏大了呀!所以说,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也离不开生活。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去探索数学中的奥秘,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吧!

数学与生活14

这天,我刚放学回家,肚子饿极了,我看爸爸做烙饼,我实在忍不住了,就问:“还要烙多少时间啊?我都饿死了!”爸爸没有回答,我急了:“什么时候烙好呀!”爸爸终于开口了:“这个问题你自己想,烙一张饼要2分钟,可锅内最多放两张饼,我总共要烙三张饼,你去算算吧。”这怎么又跟数学扯上关系了,唉,真是数学无处不在。我坐在椅子上慢慢的想。

我心想:烙这3张饼不就是烙2×3=6个吗,那么容易的题也考我,我跑进厨房,我说:“要用6分钟,2分钟烙一张饼,3张饼就要烙6分钟。”爸爸却说:“那你想想最快需要多少分钟。难道就不能两张并放一起烙吗?”

我听了垂头丧气的坐回椅子上,我又接着想:那如果两张饼一起烙的话,烙两张饼就要两分钟,还有一张饼需要再烙两分钟,和起来就是2+2=4分钟,这比原来省了两分钟。我又兴奋的奔进厨房,我激动的对爸爸说:“一共需要烙4分钟!”爸爸想了一会儿说:“恩,是少了,但还不是最快办法。”“还有最快的办法,怎么可能?”我问。爸爸笑了,说:“你在想想吧。”

就在我想放弃的时候,眼前突然一亮,对了,可以先把第一、第二张饼同时放进锅内,1分钟后,取出第二张饼,放入第三张饼,把第一张饼翻面;再烙1分钟,这样第一张饼就好了,取出来。然后放第二张饼的反面……这样下来一共用了3分钟,我把结果告诉了爸爸,爸爸听了拍手称赞。

数学与生活密不可分,如果学深了,学透了,自然就会发现,其实数学很有用处。

数学与生活15

新学期我们就要学习圆柱体的体积了,经过预习后我知道了:圆柱体可以转化为长方体,我很好奇,于是我也想照着书上的样子亲自尝试一下。

我跑进厨房,用我的火眼金睛仔细搜索我想要的材料,发现了妈妈昨天买回来的一个土豆挺像圆柱体的,我立刻拿出小刀,兴致勃勃地做起实验来。我先将土豆切成标准一点的圆柱体形状,然后左手摁住圆形的面,右手用刀将它垂直切成了许多条,一正一反地拼起来,我认为肯定能拼成一个规规矩矩的长方体,但事与愿违,拼成的东西与长方体一点儿也不像,而是像一条参差不齐的大波浪。我皱起了眉头,看着拼成的东西,想知道问题出在哪儿。“大波浪”看着我,得意洋洋的,仿佛在对我说:“你真笨,连这都不会!”我不由得怒火中烧,暗暗发誓,一定要搞定它。我又看了一下书,恍然大悟:书上是平均分的,我是随意乱分的。于是我又拿出一个土豆做了起来,这次更加小心翼翼了。不一会儿一个完美的长方体就出现在面前,我高兴地叫起来:“哦耶!我成功了!”

通过仔细观察,我发现拼成的长方体的高等于圆柱体的高,拼成的长方体的底面积等于圆柱体的底面积。因为长方体的体积等于长方体的底面积乘高,所以圆柱的体积也可以用底面积乘高来计算。发现这个秘密后,我喜笑颜开,哼起了欢乐的小曲儿!原来只要我们仔细观察,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数学与生活.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